野生动物因生活环境与人类重叠性很低,所以习性与生活史较不为人所知,人类也因而较不关心他们的存续。 这个问题在濒危物种上更为严重,因为数量少,更容易在人类的忽视下,很快就从这个地球上消失,所以必须进行有 效的野生动物保育.这个问题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找到了适当的解法.不论是网站,博客,脸书,微信,都有一共同特点, 就是所有的信息在输进计算机后,弹指之间都能传送到电话线所及之处,与远方的朋友及同行分享和讨论.这会让 信息获得充分的利用,共同商议适当的解法.在过去,野生动物遭到残杀,栖息地遭到破坏,需野外生态学家跋山涉水 花很多时间到荒僻的地点去了解原因.等到引起政府重视时,物种早已被消灭了.一些物种的生物信息及保育倡导, 会因信息传递不易而效果不佳.现在,只要随身携带适当的电子产品,如手机,这些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 相关单位及民众的重视,及早采取应对措施,让动物免于灭绝的厄运及增加人们对它们的了解。
如何利用科普及媒体的宣传,达到保育野生动物及促进国际合作的目的?想要达到保育牠及其自然环境的目的,就 需要写出一篇足以引起人心悸动的文章,及提供专业水准的图片。因此,保育人员会设法将一些知名的保育类物种 当成〝明星物种〞,利用人们对牠们的喜爱及重视,发挥〝保护伞〞的功能,保护其他不出名却是这些动物赖以为 生的环境及食物。此外,因为许多环境的破坏都是长期累积下来的,所以研究人员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裡,找出问题所在, 并以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语言,提出正确看法及解决之道,因此需善用科普语言及媒体的报导,来引起民众的关切,才能达到 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视频
点击此处2016年3月,作者探寻了越南的三个国家公园,见到了这里被救助保育的野生动物,如卡巴叶猴,白臀叶猴,德拉库尔乌叶猴,菲氏叶猴, 黑叶猴,白颊长臂猿,绿孔雀,熊狸,斑鳖,黑熊和马来熊等珍稀野生动物.同时,也感受到这些野生动物面临的困境及当地保育工作者的 艰辛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