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史的起源,众说纷纭,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 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茶圣陆羽有著《茶经》一书。《神农本草经》亦有记载关于 茶这方面的知识。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 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 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 除杂念。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有较明 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 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内容丰富,各呈风采。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茶具 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 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按照现代观点,不应纳入器具。
陆羽(公元733-804年),唐朝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一名疾,号竟陵子、桑苎翁、 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着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被后人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