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名由来:

(1)昭通地名源于清代改土归流雍正九年(1731年),鄂尔泰在完成改土归流后,建议将乌蒙改为昭通,并划归云南。雍正准奏,将其划归云南,并改名为昭通。

(2)历史沿革:昭通在夏商之前为荒虞之地,尚无记载。 夏商时期属古梁州。周为窦地甸。秦汉间为夜郎国地。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西汉王朝在今昭通市设朱提县(郡),昭通首次被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下。 雍正九年(1731年),置鲁甸厅属昭通府;盐井渡设巡检司,属昭通府大关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于永善县之富官村置靖江县来属;升镇雄州为直隶州。至清末,昭通府辖大关、鲁甸2厅;恩安(附郭)、永善、靖江3县。 1984年,恢复区乡建制,废公社为区。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废区为乡。2001年1月13日,撤销昭通地区和县级昭通市,设立地级昭通市。昭通市设立昭阳区,以原县级昭通市的行政区域为昭阳区的行政区域。

昭通苹果——冰糖心

昭通苹果——乌蒙大地红,昭通苹果香。昭通苹果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法国人贾海义从欧洲引入,种植于昆明并传入昭通。

大山包——黑颈鹤

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昭阳区西部,距城区83公里,海拔2215—3364米,年平均气温6.2℃,总面积19200公顷。

地理环境:磅礴乌蒙,昭明通达

昭通,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金沙江下游沿岸,坐落在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东侧紧邻贵州省毕节市,南侧紧邻云南曲靖市,西侧紧邻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以金沙江为界相邻,北侧紧邻四川宜宾市以金沙江为界相邻,面积2.3万平方公里,昭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6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昭通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市内平均海拔1685米,其中市政府驻地海拔1920米,最高海拔4040米(巧家县药山),最低海拔267米(水富县滚坎坝)。

昭通地跨东经102°52′~105°19′,北纬26°55′~28°36′。东西宽241公里,南北长234公里,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东面与贵州省接壤,西北与四川为邻,南面与曲靖地区会泽县接界。昭通地区为云岭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受金沙江水系的切割,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高低差异大。南部最高点为巧家药山,北部最低点为水富滚坎坝,立体气候十分突出。中部乌蒙山和五连峰山脉横踞其间,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将全区的自然环境分为两大部分,北部经常阴雨蒙蒙、雾气沉沉,日照时数少;南部降雨量少,积温多,致使南北两部分的整个生物群落各具鲜明的特色。

昭通黄泥,属黄壤亚类粘黄泥土属。集中分布在云南省昭通市的昭通坝子,海拔1900m。面积8.2万亩。

水文:

昭通市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65条,主要水系为长江流域金沙江下段水系。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3.08% ,占全省的20%;可开发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昭通境内),占全省的25.29%,为云南省之冠。金沙江在市内长458公里,正在开发的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座巨型电站,总装机容量3426万千瓦(滇川两省合计);各支流及其它水系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96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00万千瓦。

气候:

昭通境内群山林立,海拔差异较大,具有高原季风立体气候特征。昭通境内四季差异较小,但是不同的海拔上气候有着较大的差异,海拔从高到低有高原气候、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之分,而在同一海拔上,昭通南部温度比北部高,湿度比北部低。昭通全年平均气温在11℃-21℃之间,最冷气温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在1℃-12℃之间,最热温度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在20℃-27℃之间。昭通降水比较丰富,但是南北分布不均,南干北湿,涝灾和旱灾时有发生。

历史沿革:

昭通在夏商之前为荒虞之地,尚无记载。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西汉王朝在今昭通市设朱提县(郡),昭通首次被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下。 夏商时期属古梁州。周为窦地甸。秦汉间为夜郎国地。唐宋时期,南诏、大理两个地方政权先后称雄于云南地区,昭通既与中原文化疏离,也未能充分接受南诏、大理文化的影响。元置乌蒙路。明代置乌蒙府。清雍正九年在完成改土归流后,改乌蒙为昭通。上溯唐、宋两代行羁縻之治时中断中央政权建置的近五百年,今昭通称“乌蒙”(阿猛)前后千余年。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昭通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发现各类矿产33种,探明储量的22种,煤、硫铁矿、铅锌、镁为优势矿种。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全市含煤面积达5884平方公里,预测总储量190亿吨,煤层气储量240亿立方米,埋深在1000米以浅的资源总量为165.8亿吨,其中:第三纪褐煤81.99亿吨,为我国南方最大的褐煤田;硫铁矿储量居全省首位,预计储量14亿吨,属全国五大硫铁矿之一;铅锌矿探明储量157万吨、镁预测储量18亿吨以上,是云南省三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

植物资源

昭通市因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因素,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151科,457属,1025种(不含苔藓植物),草场植被资源有174科1604种。从南亚热带到北温带植物均有分布,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二级保护植物24种,三级保护植物32种。植物群落丰富。大山包湿地属泛北极的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云南高原地区滇中高原亚地区。大山包湿地有维管束植物 56 科 140 属 186 种。其中蕨类植物 9 科 10 属 11 种;种子植物 47 科 130 属 175 种。较大的有禾本科 19 属20 种、蔷薇科 12 属 18 种、菊科 7 属 10种、莎草科6属10种等。

动物资源

昭通市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颈鹤、丹顶鹤、白冠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藏猷猴、穿山甲、狼、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丛林猫、金猫、林麝、斑羚、斑头雁、草原雕等。

水资源:

昭通市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65条,主要水系为长江流域金沙江下段水系。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3.08% ,占全省的20%;可开发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昭通境内),占全省的25.29%,为云南省之冠。金沙江在市内长458公里,正在开发的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座巨型电站,总装机容量3426万千瓦(滇川两省合计);各支流及其它水系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96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00万千瓦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昭通市辖1个区、9个县、1县级市;3个街道、54个镇、69个乡、17个民族乡;70个居委会、1201个村委会。市政府驻昭阳区

经济人口

经济:

2021年,昭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62.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增速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8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08亿元,增长9.1%;第二产业增加值579.78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637.2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8:39.6:4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9%、42.8%、41.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4.3、4.2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8933元,比上年增长11.2%。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昭通市常住人口为5092611人。 [16] 2021年,昭通市常住人口501.4万人,城镇化率40.5%,出生率11.87‰,死亡率9.87‰,自然增长率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31.91万人,总户数188.66万户,城镇化率28.54%,出生率12.19‰,死亡率5.13‰,自然增长率7.06‰。 [29] 居住有汉、回、彝、苗等24个民族,有19个民族乡、145个民族村、2150个民族自然村,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