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素有“泉潭之乡”的美誉,一片片宁静而澄澈的水面,倒映着鹤庆的钟灵毓秀。蓝天白云,潋滟水光,在温柔而清亮的水乡氛围里与鹤庆相遇,开启一段旅程,洗涤几日心灵,这样的时光,总是令人憧憬。
涌动的清泉,在新华村的白族庭院里泛起浅浅的涟漪,自然的风采和建筑的魅力相得益彰。花木繁茂的小院里,圆润光洁的鹅卵石,筑起浅浅的水池,几尾身形灵动的鱼儿时聚时散,搅乱了水面的宁静,临水照影,烹泉煮茶,在温暖惬意的阳光下,享受一个泉水叮咚的午后。
泉桥街的另一侧,黑龙潭被一朵朵盛开的海菜花点缀得美轮美奂,村落与田园的拥抱之中,这一潭碧水,犹如美玉镶嵌其间,走过情人桥的石阶,看巨大的龙凤镯雕像熠熠生辉,乘船在潭中一游,手指划过水花,耳畔清风拂过,眼前的一切都如梦似幻,仿佛身入画境。
距离新华不远,白龙潭像一面平铺的镜子,旧时有“镜潭”之称,潭边是一雪白石崖,“镜台雪石”为鹤阳八景之一。岸边的长廊,小巧的石桥,葱郁的蒲苇,倒映的云天,时间都仿佛凝固在这里,只有水面上的折射的阳光,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欣赏鹤庆的泉潭,自然不能不到黄龙潭一游。那一道曲折蜿蜒的柳堤,像是一条绿莹莹的丝带,飘落在黄龙潭的水中,柳叶的翠色,随着季节的流转变幻着浓淡,沿着长堤步入,霎时间置身于一个奇秀的水中世界,阳光透过枝叶的间隙,撒入远眺的眼眸,将这一片唯美曼妙,尽收眼底。
草海湿地位于丽江和大理之间,鹤庆县城以北,总面积达1000公顷,主要包括北海、中海、东海、南海几个核心区域,平均水深1.6米,水面海拔近2200米,属于典型的高原淡水湿地,也是国家级的试点湿地公园
每年秋天,从北方迁徙而来的数万只候鸟先先后后来到鹤庆草海。几天的功夫,草海的上空和水面布满了鸟的身影,它们或觅食、或栖息、或翱翔;或梳妆打扮、或呼朋引伴、或追逐嬉戏,如同参加一场“百鸟朝阳”的盛大宴会。
历史上,鹤庆就有“菩提祖师开辟鹤阳坝子,白鹤来庆的传说”。鹤庆人民不仅勤劳善良,千百年来,与自然和谐共生,保留了非常传统的农耕习俗,也因为这样,美丽富饶的鹤阳坝子,养育了以白族为主世世代代的鹤庆人民。珍珠般的龙潭、清澈的湖泊、玉带状的河流、青瓦白墙的村庄、秀美的田园风光,让鹤庆成为闻名遐迩的高原水乡。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人们逐渐加强了自然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了到鹤庆草海过冬。据不完全统计,草海的鸟类已经有180多种,其中灰雁等游禽32种,亚洲钳嘴鹳、白鹭等涉禽41种,黑翅鸢、凤头蜂鹰等猛禽17种,鹰鹃、大杜鹃等攀禽11种,黄鹡鸰、黄臀鹎等鸣禽71种,山斑鸠等陆禽3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22种。
银都水乡新华村是依原生态自然村落建成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是一个典型的白族寨子。景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全国罕见的地下水资源。这里有万亩草海湿地,百鸟齐飞;十里荷塘飘香,千里芦苇荡漾;蓝天白云下的古老的白族庭院,清净典雅。农家小院内家家户户甘泉簇涌,充满生机的泉潭之水,环绕着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村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泉眼群。景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被世人称之为“大理的小别院、丽江的后花园”。
白族儿女寸氏庄园的建筑是白族的典型建筑之一,其中大量的采用和融合了滇西北其它各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是中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青瓦白墙水墨画,门楼照壁雕花窗”无不体现三房一照壁的白族传统建筑精华之所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回廊、水榭、亭台、楼阁不失古朴而婉约,青瓦中间嵌着的饰物为白族的吉祥物“瓦猫”,白族称他为“降吉虎”,它具有“镇宅、辟邪、保平安”之意。
新华银都水乡石寨子品牌银器,是经历一千多年手工艺文化沉淀下来的产物,虽然当今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改变这些古老的加工工具和工艺流程,不管是工具还是银器的加工制作流程都保持了最原始的加工方法。一个风箱、一个木墩、几把花錾,这些简陋的工具雕錾出精美、享誉世界的银器珍品,现如今银器产品已经不再局限于首饰,更延伸至生活用品、家具装饰、养生保健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