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目山景区:国家AAAA级风景区,座落于楚大高等级公路、广大铁路旁,距祥云县城20公里,是滇西地区开创较早的佛教圣地。主峰海拔2627米,登水目山览群峰秀色蜿蜒,望前川百里纵横尽收眼底,主峰山势嵯峨,古树参天。
水目山开创于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因开山祖师普济庆光禅师“锡杖涌泉”而得名,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云南禅宗第一寺院、滇西佛教文化传播中心、民间文化的摇篮、天然的植物宝库。鼎盛时“衲子千余,从者如云,三千和尚,八百尼姑”。 经历代开发,依山建有九庵十八寺。现保存有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佛教禅院,有中国南部最大的佛教塔林,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和久负盛名的宝华寺“戒堂”,特别是举世震惊、万众向往的佛门圣物“舍利子”,一见结禅缘、一拜保安康。又有徐霞客过访、林则徐专谒、担当受戒、吴三桂问卜等历史记载和“锡杖涌泉”、“枯井取木”、“风洞购物”、“木犬守场”、“铁树开花”等历史传说。水目山是研究云南佛教文化和南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为云南省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是祥云县佛教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和休闲度假胜地。
清华古洞,素有“滇西第一洞”之称,属于自然溶洞,洞中有洞,洞中有天,四壁石笋、石柱、石台天工自成,琳琅满目。此洞清幽,为极乐胜地,故名“清华”。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考察,李元阳、郭松年等历代官宦、墨客多次游览此地,著名书法家赵朴初等人留下摩崖题刻“青华洞天”“坐卧烟云”“别有洞天”等24处。
清华古洞是祥云县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之一,为滇西5000年新石器人类文明的典型洞穴遗址之一。
清华古洞属喀斯特地形石岩溶洞,洞分前洞、后洞。前洞深、宽约30余米,高5米;后洞分二支,深不可测,洞内石花、石笋、石柱甚多,琳琅满目。前洞口右侧顶穹正中,仰视见尺余椭圆形亮光通山顶,称"碟大天"。右侧有小洞3个,时宽、时窄,洞壁大洞套小洞数十个。前洞中主洞位于洞口正中。洞内怪峰突兀、石笋倒挂、悬崖滴乳、落水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