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面

一古面,又叫一根面,长寿面,“一碗面是一根,一锅面是一根,一家人吃的是一根,一千个人吃的还是一根……”,这是对一古面最形象生动的诠释。苏老三一古面,巍山名特美食,闻名遐迩,舌尖上的巍山,抹不去的乡愁。

“一古面”,做工讲究,用独特手工工艺制作,配上巍山民间独有的鲜美汤汁和酱料“帽子”,便能烹制出色香味俱全的“一古面”。先和面,面粉一定要用上好的面,揉面的过程,用60度的盐水和面,水一定要适度,多了面就太软没筋骨,吃起来没嚼头,力度适中并多搓揉,面团软硬恰好。然后揉好的面团搓成细丝的一根,不能断,就环绕在大圆盘里一圈一圈地盘起来,面与面之间抹上香油,防止粘连,盖上潮湿的纱布,摆放上三个小时左右,这个过程叫醒面。接着利用“醒面”的时间准备面汤以及各种佐料,最后扯面、煮面、舀上汤加上酱料“帽子”,一碗让人垂涎三尺的“一古面”就好了。“苏老三一古面”,2011年3月在巍山拱辰楼广场,已被专家认证为“中国最长(1704米)一根面”,载入上海吉尼斯纪录,观者无不叹为观止,驰名海内外。

耙肉饵丝

云南巍山耙肉饵丝,不油不腻,清淡可口,鲜美香甜,百吃不厌。巍山耙肉饵丝以做工精细,选料考究著称。

巍山耙肉饵丝选料严格、制作考究,首先将巍山本地鲜猪肉(猪后腿、猪肘子、猪肚皮上的三鲜肉)放在栗炭火上把外表烧成焦黄,再用温水刮洗干净,放入土锅,注入冷水,加上适量巍山本地阉鸡肉和火腿用大火将水煮沸,打去浮沫,加入草果、生姜,继用微火慢慢炖扒,放入精盐。再用巍山有名的“黄谷米”碾制成的软米泡后生蒸,放在石臼舂成糊状,揉成团,冷却后切成丝,就制成了独具巍山特色的饵丝。饵丝烫好后,加上炖好的耙肉汤汁,放入葱花、芝麻油等作料,盖上耙肉“帽子”,喜爱辣味者则加入辣椒,便制成了一碗色鲜味正、清淡适中、不油不腻、香气四溢的巍山耙肉饵丝。

食用时,将饵丝在八成烫的开水中烫到熟而不烂之时,加上炖好的耙肉、汤汁,放上细末的葱花、上好的酱油、大红袍花椒制成的麻油,再根据客人的喜好,添加蒜汁、香焙辣椒面等。一碗正宗的巍山耙肉饵丝,汤汁洁白,味道浓香,入口鲜美,令人回味。

锅巴油粉

锅巴油粉是由豌豆制成的云南南涧县彝族风味小吃,软嫩味美,锅巴香酥,清润爽口,别具风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制作材料:干豌豆5千克,精盐、芝麻油各100克,菜籽油200克,咸酱油1千克,醋、面酱、辣椒油各300克,香菜末、姜蒜汁、烫韭菜段各250克。

食品介绍:锅巴油粉是在云南民间煮制豌豆粉的基拙上,变一次成熟为两次成熟,把制皮与制粉分开,然后合二为一。故成品层次显明似千层豆粉,口感各异。油粉软糯细腻,入口即化;锅巴绵韧耐嚼,滋味别具。成品有凉吃和热吃两种,均软嫩味美。锅巴香酥、清润爽口、别具风味,属于云南豌豆粉中的上品。。

制作方法:1.将豌豆筛去沙粒杂物,先磨瓣去皮,用1/3的豆瓣磨成粉,2/3的豆瓣用清水泡发(换水2次),掺水磨成浆,用纱布过滤,去豆渣,豆浆入盆,取部分浆加干粉调成糊。2.锅上火,抹上油,舀入糊摊开,用木片刮拉成锅巴,用手揭下来,放平晾凉。3.豆浆加盐水、清水凋成清浆。锅上火,加入清水烧开,徐徐淋入清浆,顺一个方向搅动,用小火煮熟成油粉。4.湿净纱布铺在簸箕上,舀1瓢油粉摊开摊平,盖1片锅巴,依次顺序操作至锅巴铺完,最后盖1层油粉即成,用麻油、辣椒油、醋、酱油、面酱对汁、切1块锅巴油粉,再切片条,装碗加汁,撒上香菜、韭菜和姜蒜汁拌匀入味,凉吃。

无量山鸡枞

在云南,鸡枞并不稀奇,真正稀奇的是无量山鸡枞。无量山鸡枞的名声是吃出来的,声名远播。在那些鼎鼎大名的菜谱菜系里,鸡枞只是药引子,他们可以完整地制作一个鸡枞宴席,但却无法尝到鸡枞的原汁原味,无法领略到鸡枞的全部真谛。

在无量山,鸡枞只有两种吃法,烧鸡枞汤和素炒鸡枞。无论是烧还是炒,鸡枞是惟一的主体,一般不掺其他杂物,最多只放那么一点点青辣椒片。如此,你所面对的鸡枞是绝对纯粹的鸡枞,那种鲜味,那种香味,那种泥中深藏的回甜味,那种天地不可触摸的飘忽不定的风味,让你回味难忘。

当然无量山鸡枞的吃法不仅仅烧汤和素炒。无量山盛产核桃油,这为无量山鸡枞和核桃油寻找到了一个神奇精妙的完美结合点,那就是炸油鸡枞。以无量山核桃油炸出的油鸡枞,更是奇香无比,是做凉菜和早点的上佳配料,同时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佳礼品。

温馨提示:每年七、八月份,无量山鸡枞满街卖,这是吃鸡枞的黄金时节
——有风到达的地方,散落着生活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