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就餐很讲礼仪,进餐时长辈要上坐,晚辈依次在两旁或对面落坐,晚辈要随时为长辈添菜加汤。

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并善于腌制火腿、弓鱼、螺丝酱、油鸡枞、猪肝胙等各种味美可口的菜肴。大理等中心地区的白族人民,还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再切成肉片或肉丝,佐以姜、葱、醋、辣椒,以宴请客人。此外,还有用糯米酿制的白酒,用苍山雪炖梅和糖制成的“雪梅”,邓川特制“乳扇”、“乳饼”等也都十分可口。

白族婚宴习惯用“喜州土八碗”待客,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炖肉;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干腌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 

打老友:打:意思是结交;老:意思是终生,是从小到老;友:意思是同性别同年龄的可靠的好朋友。打老友,即结交终生亲密往来的同性别同年龄的好朋友。这是大理白族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风俗习惯。

青少年双方一当确定打老友关系后,双方家庭即称为干亲家。为了表示其关系的亲密,双方父母在互相称呼时一般都将“干”字略去。在刚开始确定打老友关系的三年之内.双方家庭每年必须至少互访一次。接待干亲家的第一次来访,场面甚为隆重。在举行丰盛的酒宴招待时,还得邀请本家的亲戚和邻居作陪,作为打老友的青少年双方,得当众向双方的父母跪拜、改口诈对方的父母为亲爹亲

大理白族通过打老友这种活动,不少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得以卓有成效地扩大了其人际交往的圈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他们家庭在社会上的立足都不无好处。

 大理人在称呼上带“阿”字表示亲近,所以喜欢以“阿”开头作称谓。

长辈中高祖叫阿祖,高祖母为阿祖太;曾祖父叫阿公,曾祖母为阿太;祖父叫阿爷,祖母为阿奶;祖父的弟兄惯以排行叫老爹,祖父的兄弟媳妇叫阿奶;父亲的哥哥冠以排行叫爹,父亲的弟弟叫阿叔;长辈称呼小辈也习惯在称呼名字前加“阿”,比如“阿鹏”、“阿梅”等;小辈称呼长辈也叫阿叔、阿孃;平辈就称阿哥、阿姐或者阿弟、阿妹。。

(小贴士:在大理,游客称呼当地的年轻服务员,女性也可以叫“阿妹”,男性叫“阿弟”,他(她)们觉得很亲切,听着也顺耳。可别叫女服务员“小姐”哟,她们会非常不高兴!)

大理地区白族青年男女,婚前比较自由,婚事大多由自己作主,然后再经过说亲、订婚、迎新、结为夫妇几个阶段。说亲由男女父母央及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父亲同意后订婚,订婚时男方要择吉日送酒、公鸡和聘礼到女方家,聘礼必带“六字”。茶三斤六两或六斤六两,酒六斤或六瓶,糖果六斤六两等,意在“有福有禄”。女方家以“三道茶”相待表示同意,又称“提亲鸡酒礼”。

白族婚礼通常持续三天,每天的仪式都十分繁复且有趣。第一天被称为“吃生饭”;第二天是正喜日,也就是迎亲日。新郎和新娘会早起梳妆,等到晚上,身着白族服饰的女子会唱着白族调子,跳着喜庆的舞蹈,敲打着霸王鞭,为夜晚的欢乐拉开序幕。最后,围着新人的打跳为这一天的喜庆画上句号。第三天是回门日,新娘家会安排兄弟姐妹接新人回家,并邀请新郎家人随同新人回家吃饭,需在日落前返回。

盖房子之前要选择好缘木的日子,缘木时,从柱子下端锯下一小段圆木坨,在圆面上写上“木神”二字,在新房地基中间靠墙摆一张高桌,供上香炉、升斗,在升斗里装上米,插上一杆秤。

主人用水果、糕点、酒菜和木匠杀好的那只公鸡祭祀,以招待泥土二将,即民间说的“摆果酒”,也保佑盖房子顺顺利利。地理先生按照择定的时刻进行认伞,认伞就是把柱子抬到应在的位置,木匠师傅用竖柱时敲木头的木槌,在每根柱子上敲3下,认伞仪式就完成了。

——有风到达的地方,散落着生活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