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
中国汉服文化
汉服文化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礼记》、《后汉书·舆服下》、《晋书·舆服》、《宋书·礼五》、《南齐书·舆服》、《魏书·礼志四之四第十三》、《隋书·礼仪七》、《旧唐书·舆服》、《新唐书·车服》、《宋史·舆服》、《明史·舆服》,通过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以及配饰体现出来。

汉服文化从三皇五帝延续(清代被迫中断),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在当代,汉服文化正在通过汉服运动这一民间文化运动形式逐渐复兴。

汉服,又称衣冠、衣裳、汉装,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中国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汉服的形制有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系带等特征,这些形制和特征都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在当代,汉服文化正在逐渐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穿着汉服,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相关的文化活动和社区。汉服文化的复兴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现代文化的一种反思和补充。

汉服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