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北方农机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传统种植结构,引进羊肚菌新品种,创新研究出一套独特的栽培技术,向社员和种植户免费提供人工种植管理技术,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带领广大社员靠特色种植羊肚菌、大球盖菇、灵芝等项目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增收致富路。
11月20日,记者来到梨树县刘家馆子镇刘家馆子村,走进北方农机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羊肚菌大棚。映入眼帘的,是社员们忙碌地种植羊肚菌的场景:打垄、钩沟、撒种、埋土、苫模,按照种植规程精耕细作。“通过多方考察发现,羊肚菌属于高端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合作社就引进了羊肚菌的新品种,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也历经多次的失败,最后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育种和栽培技术,至今已成功种植三年,虽然长相奇怪,经济效益确实相当可观。”梨树县刘家馆子镇北方农机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延军介绍。近三年来,该合作社生产培育出大球盖菇、榆黄蘑、灵芝、平菇等多品种食用菌、菌种和菌包,该项目得到了刘家馆子镇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并将刘家馆镇原空闲的养老院提供给合作社,作为羊肚菌培育种植基地。据了解,成熟的羊肚菌近15厘米高,手掌大小、头尖身圆,因外形凹凸不平,呈蜂窝状,菌盖结构酷似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蘑是一种珍稀著名的菌种,其香味独特,营养丰富,功效齐全,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等“好东西”,人体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而羊肚菌就含有1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具有补肾、壮阳、补脑、防癌、抗炎抗菌等功效,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还有着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被誉为食品中的“软黄金”。因其对生长条件和技术要求非常高,产量极其有限,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羊肚菌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10年,李延军出于一种兴趣爱好,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开始研究食用菌栽培技术,提取菌组织分离菌种,成天成宿观察菌丝的发育生长变化情况。五年间,经过了无数次的种植试验,也经历了多次失败,终于获得成功。2018年,该合作社投入50多万元,建造大棚、育种室、发菌室和场地等总用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成功引进了羊肚菌,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今年,该合作社种植了5亩地5个大棚的羊肚菌,预计亩产大约1200市斤。现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鲜菌每市斤可卖到80-100元,干菌每市斤可卖到800-1000元,出口价格更高,每亩收入可达9-12万元,比种植玉米多收入40倍以上。羊肚菌产品销往辽河北、山东、四川、云南、广东等地,许多客商要货而无货源。
“羊肚菌对生长条件和技术要求非常苛刻,但采用合作社探索出的独特的育种和栽培技术,可在庭院和大地扣棚种植,而且投资小、效益大、省工省时,一个人可管理5-10个大棚。羊肚菌在北方地区是秋冬农闲季节开始播种,不影响农民种地或打工,是发家致富的好项目。羊肚菌种植季节性要求非常强,一般每年10月中旬开始播种,一段时间后自然封冻,次年春季开始出菇,五月中旬进行采收。采收后,不耽误正常种植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一块土地每年可有两茬收获。”李延军告诉记者。该合作社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众乡亲,积极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不仅帮助5户贫困户增加了收入,也让贫困户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今年62岁的农民葛玉霞,儿子因脑瘫卧床多年,家庭特别贫困,李延军特意安排她来到合作社打工,每月支付工资2500元,葛玉霞的生活有了明显变化,逢人就说:我也有工资收入了。每年冬闲季节,李延军便组织有意愿的农民举办食用菌种植培训班,免费传授羊肚菌种植管理技术,手把手进行指导操作。2018年7月,李延军还组建一支农民为主体的爱心组织——刘家馆子乐善会爱心团队,多次自发捐款,购买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捐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并为多村老人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春种秋收等农活。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李延军个人捐款5000元和无偿援助价值1000元的高压灭菌锅一台,支持全镇防控一线工作,还组织乐善会爱心团队为当地小学、村部、亿达新城小区三个卡点送去水果、饮料、香肠等食品,志愿者们连续包饺子14天,每天中午把热乎乎的水饺分别送到东五家村、苇田村、大力虎村、王河村、南六家村、北六家村、韩家村、吴家坨子村等村屯和野外卡点,让这些在严寒中守护村民安全的卡点工作队人员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此举受到镇村干部群众的广为传颂。
据了解,拥有社员近400户的北方农机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把社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成员提供种子、化肥和无偿提供农技服务,还主动把种子化肥赊销给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户,赢得了农民们好评和点赞。
李延军表示,将加大投资力度,继续建造大棚和冷藏库,扩大羊肚菌种植规模,大面积推广羊肚菌种植项目,向种植户免费提供种植管理技术,并帮助销售羊肚菌,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