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山事变
五华山事件又称昆明事变,是指1945年10月国民革命军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强制解除云南省主席龙云的武装、包围其于昆明五华山的事件。
在蒋介石的软硬兼施之下,龙云不得不走出五华山,前往重庆,交出了云南政权。该事件为龙云对云南十八年的统治画上句号。
1942年8月,当杜聿明率中国远征军第五军残部回国后,蒋介石将其擢升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开始为解决龙云做准备。
龙云与蒋介石的矛盾
龙云与蒋介石的矛盾既久且深,从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龙云主政云南后,10多年来,他虎踞全滇,依仗天时、地利、人和,养精蓄锐,力量逐渐壮大,在政治、军事、财政和人事诸方面自成一体,形成了敢与蒋家王朝分庭抗礼的独立性。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抗战时期,蒋介石要"统一军令政令",且云南是蒋介石接受美国军事援助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通要道,是西南的战略要地,但时任军委会云南行营主任兼云南省主席的龙云,却往往在军事上、政治上自作主张,处处与蒋作对,因而经常发生尖锐的利害冲突。 南京方面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此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他遵照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 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抗战后期,随着抗战的深入,龙云对蒋介石更是貌合神离,"阳奉阴违",不满的情绪甚至到了表面化的地步。
龙云逐渐为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所感召,由拥蒋反共的政治立场,慢慢向联共抗战、支持民主运动的态度转变。
1943年10月,周恩来派出华岗等人为中共特别代表前往云南,与龙云直接建立了联系。
在华岗的进一步争取下,龙云更加积极支持学生运动,并于1944年底秘密加入了民盟,推动昆明形成了抗战大后方的"民主堡垒",更使蒋介石如鲠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