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肖申克的救赎

1977年开始,《肖申克的救赎》的原版小说作者斯蒂芬·埃德温·金曾通过一美元宝贝计划(Dollar Baby)帮助新导演树立名声。 1983年,该片的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用1美元从斯蒂芬手中买下了短片小说《房间里的女人》的电影改编版权并拍成短片,这也是两人的首次合作。公众对《肖申克的救赎》影片的巨大喜爱,或许是因为托马斯·纽曼辛酸的配乐,但更重要的是罗宾斯和弗里曼两个囚犯之间动人的人物刻画和深厚的友谊,这也突出了人类精神的持久韧性

《肖申克的救赎》是20世纪90年代最振奋人心,也是在道德上最令人满意的电影之一。这并非只是因为它包含了宗教因素,上帝从来不会眷顾肖申克,而是因为它是一部在两个人之间不可动摇的友谊中寻找希望的故事。关键的是,作为一部根据斯蒂芬·埃德温·金的一个非恐怖短篇小说改编的年代片,该片从未衰老。它是一个关于保持一个人正直和个人自由的道德寓言,不论身处何种环境。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真实的,就如同在这部虚构的寓言中一样[46]。(《多伦多太阳报》评) 《肖申克的救赎》的影片结构不以男主角安迪为重心,导演选择从旁观者的视角构建整部电影,安迪这一角色始终带有神秘感,从他被运往监狱服刑开始直到影片结束,观众只看到了他人对安迪的看法,这种叙事方式不但免于落入俗套,同时也令观众对剧情保有好奇心。 瑞德则是串联起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在其扮演者摩根·弗里曼冷静并洞悉一切的旁白的引领下,观众通过观看电影被代入到故事之中,感同身受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至影片结束时,瑞德在好友安迪的帮助下重拾自由,观众也和他一道获得了救赎。或者说,瑞德在片中代表的其实就是观众《肖申克的救赎》打动人的地方不仅于此。一个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社会的众生相,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警卫队长哈德利和其他狱警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们是不是像极了观众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观众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监狱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当然是关键人物,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监狱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