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壮族男装:分为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
壮族男子喜欢饮酒,并以酒招待客人。热情好客,是壮族人民的良好品质。其中米酒、白薯酒、木薯酒、甜酒米酒是过节及待客的主要酒水,客人先到先敬甜酒,以示尊重。其他蛤蚧酒、三蛇酒则属于药酒。
五色饭,系用红兰草、黄花、枫叶、紫番藤的根茎或花叶捣烂,取汁分别浸泡糯米(留一份米未泡色)然后蒸熟而成。”其色分别呈红、黄、黑、紫、白诸色。
壮族称粽子为“粽粑”。在春节时壮民往往制做一种大的惊人的粽粑,这种粽粑“以芭蕉叶子包成,内放一条剔去骨头的腌猪腿,足有八仙桌那么大” 壮族”这么大的粽粑是用于除夕祭祖用的。祭祖完毕,同族人共同分食这只大粽粑,以示大家同心同德,和睦美满。
壮族非常喜欢食用各种腌制食品。壮族常用作腌菜的蔬菜有白菜、芥菜、萝卜、番木瓜、辣椒、姜、笋、等。 其中,腌笋尤其出名。
(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各村的人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
(农历三月三)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別歌、情歌、送歌等。
(大年初一或二月初二)壮族蚂𧊅节主要有找蚂𧊅、祭蚂蜗、葬蚂𧊅、化装表演、山歌对唱、敲铜鼓面备百比赛和跳面傩舞等内容。

版权归作者所属

邮箱:20364240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