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省辖民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介于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末,大理白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334.2万人。 截至2023年3月,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1个县,110个乡镇,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大理市下关。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唐、宋时期分别出现了“南诏国”和“大理国”等地方政权。 1956年,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缅公路、滇藏公路交汇地,古为“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现为云南省规划建设的滇西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和滇西物流中心。大理白族自治州有风景名胜旅游点区达130多处,佛教圣地鸡足山、道教名山巍宝山、石窟瑰宝石宝山和高原明珠洱海,苍山洱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自然与南诏文化遗存”是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自治州首府大理是第一批国家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最中国文化名城等桂冠于一身。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大理地区就纳入了秦王朝统一的封建国家。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汉王朝发巴蜀兵数万人击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降汉,西汉王朝在“滇王”统治区设置了益州郡。同年,汉王朝派郭昌、卫广往击大理地区阻挡汉使的“昆明”部落。元封四年(前107年)和元封六年(前105年),郭昌又两次率兵往击“昆明”部落,“后数年,复并昆明地”,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汉王朝的疆域。东汉时期,大理地区隶属于永昌郡,原西汉时设置的叶榆、邪龙、云南、比苏四县不变,并新设置了博南县(今永平县)。 民国三年(1914年),滇西道改称腾越道,大理地区隶属腾越道。 民国七年(1918年),云南县更名祥云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民国中央政府通令,实行省县两级制,废除道制,大理地区各县直隶省辖。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省各地设立12个政务视察区,大理地区分属第四区(蒙化、弥渡、祥云)、第八区(凤仪、大理、宾川、邓川、洱源、漾濞、永平、云龙)、第九区(鹤庆、剑川)。 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正式成立,专署驻大理县。 1952年,缅宁县由大理专区析出,划入缅宁专区。 1953年,大理专署移驻下关市。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大理专区,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同年11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
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以老君山—点苍山—哀牢山一线的大断裂为界,构成两大部分。东部属扬子准地台区,西部属藏滇地槽褶皱区(又称三江区)。其东部扬子准地台区,西以洱海—红河深(大)断裂为界,往东延入楚雄州境,为扬子准地台西缘的一部分。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皱区,是州境内西部及南部广大地区,东以洱海一红河深(大)断裂为界,西至怒江、澜沧江河谷,呈南北纵贯州境。
大理白族自治州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点显著,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分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州内海拔最高4295.8米,最低730米,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平均递降0.6~0.7°C,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同时具有寒、温、热(包括亚热带)三带气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景象别具特色。气温:全州各地年平均气温12~19℃,最热(六月)月均温在19~25°C,无候平均气温≥30℃的酷热期,35℃以上的高温日数一般不出现或出现甚少。最冷(一月)月均温在5.0~13°C,无候平均气温≤0℃的严寒期,年温差12~14°C。一天内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在13~20°C。降水:全州降水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极不均匀,湿季(雨季)为5~10月,集中了83~95%的降雨量;干季(旱季)为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5~17%。全州年平均降水量836毫米,最多大理市1055毫米,最少宾川仅有564毫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各地无霜期225~345天,无霜期较长
大理白族自治州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州境内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
大理白族自治州多年平均降水量298.7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05.8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储量32.3亿立方米,总计有水138.1亿立方米,人均达4500立方米。州境内江河纵横,水力资源蕴藏量93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807万千瓦,已开发利用30.47万千瓦,占3.8%。
咨询方式QQ:12345678
微信:18688094667
版权归数媒1班升02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