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介绍
蒙自过桥米线:位于滇南大地的蒙自县城,是云南地道米线的盛产地是,也是过桥米线传奇故事的发源地。滇南名城蒙自,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战略位置,自古以来为边陲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以后,封建统治者更进一步加强了对云南边疆地区的统治,这时,大量中原汉族军民迁移云南,王朝的军队来到尚未开化的蒙自,由农耕文明支撑的军队除了守土戍边之外,吃饭也是当务之急,于是,一种军屯与民屯相结合的制度便应运而生,根据史料记载,蒙自米线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蒙自过桥米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属于云南区域特有食品,起源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蒙自过桥米线是流传最广、特色最足、代表性最强的佳肴之一,是深受中外人士喜爱的云南食品。2014年,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自过桥米线的历史起源的多个版本,都跟明末清初秀才为赶考而自封在一个湖中的亭内苦读,贤妻隔桥送食有关。故,也有人将云南过桥米线称之为“爱情、亲情一线连”。著名散文家汪曾祺先生,为吃过桥米线而卖了字典的佳话;郭沫若先生将其称为“云南食品中一朵瑰丽的山茶”。过桥米线印证了一方风俗,创造了一种饮食文化。
重视高汤的调配。主要用料为老母鸡、棒子骨各适量;增香料有甘草、香叶、桂皮、陈皮、沙姜片、草果、八角、花椒、白胡椒各适量。调料是冰糖、精盐、味精、花雕酒、白酱油、瑶柱各少许。制作时,老母鸡,棒子骨一同放入冷水锅中,烧开撇去浮沫。捞出放入不锈钢桶中,加入清水大火烧开,改用小火煮3个小时,捞出原料,留汤汁;将增香料用纱布包好,洗净放入汤汁中,烧开后,再把调料加入煮开即可。
重视米线的选择。用蒙自草坝优质米制作的米线晶莹透亮、柔软绵长,有筋骨而不断,细腻滑爽,口感极佳,还可晒干长期保存,不脆不碎,回煮后口感一久,自有其特殊的韵味。重视拼盘及佐料。佐料主要有“三大佐料”:秘制酱料、麻油、油泼辣椒大大小小层层叠叠生生熟熟花花绿绿零零散散,一十二种之多,堪称“王的盛宴”。
石屏豆腐:石屏豆腐凭借其用料考究及600多年独特技艺载誉满满,2012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对“石屏豆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7年,石屏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屏人点制豆腐较为特别,不用石膏卤水,靠的是石屏县内特有的天然井水。石屏古城内,地下水分甜水、酸水两种,“甜水泡豆、酸水点浆”,这就是石屏豆腐最神奇的秘诀。石屏豆腐,从磨浆开始直至豆腐成形,共有10余道工序,制作出的豆腐鲜嫩爽滑、营养丰富、味质鲜美。
石屏豆腐,以长条形为主,颜色微黄,韧性十足,提着豆腐的一端轻轻甩动,不会断裂。因此有“云南十八怪,石屏豆腐甩着卖”的说法,除了传统的长条豆腐,还有爆浆豆腐、爆米花豆腐、鸡心豆腐等,形态各异、口感不一。
石屏豆腐的口感,靠大豆和水质决定。石屏豆腐经过烘烤、油炸后,会慢慢变得圆润和丰满,颜色变得金黄,掰开来看,豆腐气孔密布、细腻滑润。因为天然点制,保留了最纯的豆腐香,吃石屏豆腐会感觉有肉味,因此也有“吃肉不如吃豆腐”的说法。
石屏豆腐的吃法,除了传统的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堪称“舌尖一绝”的石屏豆腐宴。豆腐宴名目极其繁多,从吃法到形态各不相同,但都是用豆腐烹制而成的饕餮盛宴,“细料豆腐”味道鲜美,“芙蓉豆腐”洁白如芙蓉,“八宝豆腐”入口清鲜滑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