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饵丝

腾冲饵丝系由洞山乡胡家湾村人发明,采用当地特产浆米加工制作而成,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为腾冲本地和外来客人所普遍喜爱的一种方便小吃。 腾冲饵丝一般有煮吃和炒吃两种吃法。 煮吃法是将饵块切成细丝,用滚水烫熟,加上鲜肉丝或火腿丝、肉汤或鸡汤,佐以酱油、葱花、芫荽及少许酸菜即成。这种吃法较为普遍。白色的饵丝,配以绿色的香葱,芫荽,红色的辣椒酱,白绿红搭配,色彩非常悦目。而且汤味鲜美,妙不可言。色香味俱佳。

炒吃法是将饵丝(饵块)杂以鲜肉片、鸡蛋、香蕈、西红柿、豌豆尖或小白菜及其它调料、热油炒熟而成。 这种炒吃法,叫做“炒饵丝”(“炒饵块”),腾冲人又称之为“大救驾”。相传明末清初,南明永历皇帝奔逃至腾,在疲惫不堪、饥寒交迫之时,得吃腾冲炒饵块,竟如同吃山珍海味一般,不觉脱口说道:“真乃大救驾也!”“大救驾”之名便由此而来。

如今,腾冲饵丝除鲜饵丝外,还被加工制作成碗装、袋装的干饵丝、快餐饵丝,远销各地和东南亚国家,其携带和食用都极为方便,成为来腾旅游观光者和腾人馈赠宾客的佳品。稀豆粉饵丝如图

腾冲撒撇

撒撇是腾冲一道独具特色的傣味美食。“撒”傣语意为“凉拌”,“撇”指黄牛接近胃的小肠里尚未消化完全的草料渣滓及胃液胆汁等的混合物。苦水是牛撒撇的核心和精华。取苦水前,给牛喂一些如五加叶、香茅草等傣乡特有的药草,宰杀后,从牛胃和小肠里取出未消化完全的药草,用纱布包住放入锅里熬煮,然后晾凉,是为“苦水”。将新鲜的牛肚、腰里肉、肠子、肝脾等洗净熬煮,煮熟切片,作为肉盖帽;或将牛脊肉腌制、火烤,再舂成细丝亦可作为肉盖帽。在苦水中加入韭菜、小米辣、老缅芫荽、香辣柳等佐料后,即可用米线蘸食。苦水的苦、牛肉的鲜、佐料的香,这三种味道的融合方能成就一盘正宗的傣味撒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