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油纸伞

在腾冲固东一个古香古色的小村里,一位82岁的老人一生都在做一样东西:油纸伞。这位老人名叫郑映海,12岁就开始跟父亲学做伞,至今近70年了。老人告诉记者,早些年手工油纸伞工艺受到过现代制伞业的冲击,一度显得十分萧条,近些年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油纸伞工艺逐渐散发新的生机。

荥阳村制作油纸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村里的郑姓第六代子孙郑以谦在腾越县衙当师爷。一天,他在县城街上发现有四川来的张姓和周姓师傅在西街租了房,做油纸伞。郑以谦对此很感兴趣,便利用闲余时间观看学习,最终掌握了制作油纸伞的全部技艺。他回到村里,开设制伞的作坊,并在之后的岁月里将制作油纸伞的技艺传给了村里的大多数人。从此荥阳村以制作油纸伞出名,近300年的时间里,制伞技术已经传承了十余代人。

今天的制作油纸伞技术,和3个世纪前几乎没有任何差别。油纸伞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前前后后分为削伞骨、绕边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十几个步骤。

荥阳油纸伞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撑一柄油纸伞观火山湖,登云峰仙山,想想就很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