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pics/美景11.jpg)
保山市,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相连,西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70千米,总面积约1.96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约占92%。截至2022年,保山市辖1个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2022年,保山市世居少数民族13种,是傣泰民族的发祥地,中国著名的侨乡,有华侨、侨眷、归侨28.9万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保山市常住人口为2431211人。
保山市处于滇西居中的位置,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各国的必经之地,境内腾冲为云南重要的近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大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褐煤储量、地热资源丰富,保山市南方丝绸古道、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穿境而过。主要旅游景区有腾冲火山热海、和顺古镇、高黎贡山、潞江坝、松山抗战遗址、滇西抗战纪念馆、善洲林场等。
保山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小粒咖啡种植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山葵、石斛、核桃、红花油茶种植基地,是中国著名的“滇西粮仓”。
2017年,保山获“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城市”。2018年,保山市获国家卫生城市、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201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保山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5.54亿元,同比增长6.1%。
保山市处于滇西居中的位置,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各国的必经之地,境内腾冲为云南重要的近代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大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褐煤储量、地热资源丰富,保山市南方丝绸古道、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穿境而过。主要旅游景区有腾冲火山热海、和顺古镇、高黎贡山、潞江坝、松山抗战遗址、滇西抗战纪念馆、善洲林场等。
保山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小粒咖啡种植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山葵、石斛、核桃、红花油茶种植基地,是中国著名的“滇西粮仓”。
2017年,保山获“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城市”。2018年,保山市获国家卫生城市、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201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保山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5.54亿元,同比增长6.1%。
保山是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为哀牢古国故地,哀牢国王都“勐掌”就位于今保山盆地。保山区划设治的历史悠久,长达两千多年。
自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不韦县,属益州郡,为哀牢地设治之始。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举国内附东汉,史称“汉德广,服不宾;绥哀牢,开永昌”,东汉王朝析益州郡不韦等6县并哀牢国故地新设的哀牢、博南2县共8县设立永昌郡。
永昌郡治延续488年,西晋至南北朝时期属宁州,至南朝·陈结束。
唐朝,属南诏国,原永昌郡一分为三,设立镇西、开南和永昌3节度;南宋属大理国,节度改永昌府。
元初,置永昌三千户和腾冲千户,隶大理总管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永昌三千户为永昌州,腾冲千户为腾越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和至元十五年(1278年),先后改置腾冲府和永昌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理段氏金齿(镇西)镇并入大理路,设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并将治所移至永昌,至此永昌即称金齿。
明代,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这一今名即首用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永昌府共辖2县、3州、2安抚司、3长官司。
清代,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云南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雍正八年(1730年)七月,改永昌道为迤西道,移驻大理府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又分设龙陵厅,“龙陵”之称自此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改腾越州为直隶厅。是时永昌府领二厅(腾冲、龙陵)、县二(保山、永平),及周边各土司。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迤西道移署腾越。
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推行省、道、县三级行政体制,裁撤永昌府保留保山县,隶属滇西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滇西道为腾越道,辖今保山、临沧、丽江和大理、德宏、怒江、迪庆等地。 民国十九年(1930年),裁腾越道(原滇西道)、设第一殖边督办,辖云南西部12个县、10个行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划保山之东南境之福东、福西、均谣、三约地及都鲁洼甲、大田坝铁厂、铜厂、思拉宽、锅厂河、竹鲁洼等处,归新设之昌宁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裁第一殖边督办、所属县一级行政区由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专员管辖;今保山境先后归滇西道(腾越道)、第一殖边督办、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专员管辖。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因腾、龙陷于日寇,腾龙边区行政监督公署自行解散;7月设云南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保山(办事处先暂设于昆明,后移驻保山)。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至腾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设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4县、7设治局。公署设于腾冲(一说为1948年)。
1950年3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14军41师进驻保山,保山全境解放。 1950年,设保山专区,辖保山县、昌宁县、双江县、镇康县、腾冲县、龙陵县、潞西县、耿马设治局、泸水设治局、瑞丽设治局、陇川设治局、莲山设治局、盈江设治局、梁河设治局等14个县级行政区。
1956年,保山专区撤销,所辖保山县、昌宁县、腾冲县、龙陵县划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原德宏泰族𠎠颇族自治区)。 1963年,保山专区恢复,辖保山县、昌宁县、腾冲县、龙陵县、施甸县(分保山县西南部太平、由旺、施甸、姚关、酒房5个区设)等5个县。 1970年,改称保山地区。 1984年,地区行政公署驻地保山县撤销设立县级保山市。 2001年,保山地区撤销设立地级保山市,原县级保山市改为隆阳区
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推行省、道、县三级行政体制,裁撤永昌府保留保山县,隶属滇西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滇西道为腾越道,辖今保山、临沧、丽江和大理、德宏、怒江、迪庆等地。 民国十九年(1930年),裁腾越道(原滇西道)、设第一殖边督办,辖云南西部12个县、10个行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划保山之东南境之福东、福西、均谣、三约地及都鲁洼甲、大田坝铁厂、铜厂、思拉宽、锅厂河、竹鲁洼等处,归新设之昌宁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裁第一殖边督办、所属县一级行政区由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专员管辖;今保山境先后归滇西道(腾越道)、第一殖边督办、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专员管辖。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因腾、龙陷于日寇,腾龙边区行政监督公署自行解散;7月设云南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保山(办事处先暂设于昆明,后移驻保山)。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至腾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设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4县、7设治局。公署设于腾冲(一说为1948年)。
1950年3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第14军41师进驻保山,保山全境解放。 1950年,设保山专区,辖保山县、昌宁县、双江县、镇康县、腾冲县、龙陵县、潞西县、耿马设治局、泸水设治局、瑞丽设治局、陇川设治局、莲山设治局、盈江设治局、梁河设治局等14个县级行政区。
1956年,保山专区撤销,所辖保山县、昌宁县、腾冲县、龙陵县划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原德宏泰族𠎠颇族自治区)。 1963年,保山专区恢复,辖保山县、昌宁县、腾冲县、龙陵县、施甸县(分保山县西南部太平、由旺、施甸、姚关、酒房5个区设)等5个县。 1970年,改称保山地区。 1984年,地区行政公署驻地保山县撤销设立县级保山市。 2001年,保山地区撤销设立地级保山市,原县级保山市改为隆阳区
1952年,镇康县、双江县、耿马县(前耿马设治局)由保山专区划入新设立的缅宁专区。
1953年,潞西县、瑞丽县(前瑞丽设治局)、陇川县(前陇川设治局)、莲山县(前莲山设治局)、盈江县(前盈江设治局)、梁河县(前梁河设治局)、县级畹町镇(由潞西县析设)由保山专区划入新设立的德宏泰族𠎠颇族自治区。
1954年,泸水县(前泸水设治局)由保山专区划入新设立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区。 2014年,隆阳区所辖潞江镇与芒宽彝族傣族乡部分区域划出、设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直属地级保山市;保山市辖2个县级区(隆阳区、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4个县(腾冲县、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
2015年,腾冲县改为县级腾冲市,以原腾冲县的行政区域为腾冲市的行政区域,腾冲市人民政府驻腾越镇山源社区官厅小区81号。腾冲市由云南省直辖,保山市代管。
1953年,潞西县、瑞丽县(前瑞丽设治局)、陇川县(前陇川设治局)、莲山县(前莲山设治局)、盈江县(前盈江设治局)、梁河县(前梁河设治局)、县级畹町镇(由潞西县析设)由保山专区划入新设立的德宏泰族𠎠颇族自治区。
1954年,泸水县(前泸水设治局)由保山专区划入新设立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区。 2014年,隆阳区所辖潞江镇与芒宽彝族傣族乡部分区域划出、设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直属地级保山市;保山市辖2个县级区(隆阳区、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4个县(腾冲县、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
2015年,腾冲县改为县级腾冲市,以原腾冲县的行政区域为腾冲市的行政区域,腾冲市人民政府驻腾越镇山源社区官厅小区81号。腾冲市由云南省直辖,保山市代管。
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 [36] ,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点为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9米。
最低点为龙陵县西南与潞西市交界处的万马河口,海拔535米。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
最低点为龙陵县西南与潞西市交界处的万马河口,海拔535米。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
保山市属西南季风区域,多受孟加拉湾风暴、印度洋和南海热带暖湿气流影响,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天气气候,地质地貌及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地理环境立体气候明显。
保山市气候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层占总面积的9%,海拔1500~2500米的中暖层占65.2%,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热层占25.8%,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4.8℃~21.3℃,年均无霜期238~336天,年均降水量1463.8~2095.2毫米。
保山市气候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层占总面积的9%,海拔1500~2500米的中暖层占65.2%,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热层占25.8%,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4.8℃~21.3℃,年均无霜期238~336天,年均降水量1463.8~2095.2毫米。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