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热带地区的傣家人认为,吃酸心爽眼亮,助消化,可消暑解热。故无酸不食,无酸不欢,他们善于发掘酸、制酸,更善于用酸,其酸源包括植物性原生酸源、动物性原生酸、发酵酸源,如树番茄、酸蚂蚁、酸笋、自酿醋……,酸味在富有层次的回味中娓娓道来
常见的街头小吃傣味舂鸡爪,讲究的是酸辣,酸的部分主要靠酸香柠檬汁,不停地舂拌、捣烂的鸡爪柔软又富有嚼劲,再结合小米辣的刺激嗦一口,浓郁的酸辣香味便充斥着味蕾。
除了酸辣可口的凉拌,味道爽口的傣族酸肉也别具一番风味,制作傣族酸肉,要选用新鲜的猪肉或牛肉为原料,进行调味之后再装入坛内或竹筒内密封腌制3~5天,腌制完成的酸肉,味清香,食之皮脆,肉鲜,酸得适中,香气四溢,无油腻感。
在“中国梅子之乡”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梅子树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果树,一颗颗梅子安逸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照拂,于无垠碧空下日渐成熟。
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制作时要先以石灰水浸泡梅子,使其变软、易于雕刻,晾干后再用特制的雕梅刀在梅子中间画出一道中线,以“人”字旋开,多次反复在梅肉上雕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从空隙中挤出梅核,此时梅子形状依然完整,在顶端轻轻一压,一颗梅子便如一朵金花般灿烂绽放。
雕刻工艺完成后,还要将梅子放在盐水里浸泡以去除酸味,再拌上红糖、蜂蜜,装到砂罐中浸渍数月,做好的雕梅色泽金黄油亮,食之,酸中带甜,是解乏的绝佳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