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家乡 家乡景点 美食推荐 名人事迹 课后作业 用户登录

名人事迹

名人事迹

罗炳辉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认定了36位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军事家,罗炳辉就是其中的一个。罗炳辉,1897年生于云南彝良。由于家境贫寒,1915年,年仅18岁的罗炳辉加入滇军。在滇军中,罗炳辉先后参与了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由于作战勇敢,罗炳辉成为了营长。目睹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烈局面,和军阀纸醉金迷的生活,1929年,担任江西吉安县靖卫大队大队长的罗炳辉,在共产党的争取之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根据党的指示,指挥了以吉安为中心的赣西数县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罗炳辉担任第五团团长。罗炳辉率领麾下红军,屡立战功。并历任旅长、红六军第二纵队长、22军军长,红九军团军团长等职。抗战爆发后,罗炳辉前往南方,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与司令员陈毅一起,率领部队与日寇作战。

曾泽生

1948年4月,中共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在经中央军委同意后,开始了长春战役。而长春在日据时代,就修筑了许多永久性工事,再加上国民党的进一步加强,堪称固若金汤。武器装备落后的第四野战军如强行攻打长春,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伤亡。第四野战军采取了“久困长围”的方针,对长春进行长期包围。在长达几个月的围困之后,尤其在10月14日锦州大捷之后,看不到希望的曾泽生率滇军第60军起义。曾泽生的起义,彻底打破了国民党长春守军的布局,使其余守军陷入混乱。长春这一坚固的城池,被解放军兵不血刃的拿下。曾泽生,1902年生于云南永善,先后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和黄埔军校。1929年,应新一任“云南王”龙云的邀请,曾泽生回到云南,在滇军中任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曾泽生以第60军184师1085团团长的身份,随军开赴抗日前线,并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会战。

龙云

龙云,字志舟,原名登云,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彝族人,彝名纳吉乌萨。早年参加过反清斗争,1911年加入滇军,1914年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骑兵科毕业后,入云南都督唐继尧部,为唐所赏识,被唐继尧从下级军官逐步提拔为侍卫队长,1921年秋响应孙中山讨桂,进兵广西讨伐陆荣廷,被任为梯团长。1922年升为第五军军长兼滇中镇守使,1926年改任昆明镇守使。1927年龙云与胡若愚等策动“二·六政变”迫使唐继尧下台,投向广州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之后在与胡若愚争夺云南统治权的斗争中获胜,1928年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职。1929年秋统一云南。1933年出兵助蒋镇压福建人民政府(见“福建事变”)。1935年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并任国民政府“剿匪”第二路军总司令,在黔、滇、川边境阻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军事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兼陆军副总司令。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被称为“云南王”。

姜亮夫

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云南昭通人。原名寅清,字亮夫,以字行。1902年5月19日(农历四月十二日)出生。1921年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先生。1928年先执教于南通中学、无锡中学,后任大夏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及北新书局编辑,其间师从章太炎先生。1933年任河南大学教授。1935年赴法国巴黎进修,1937年经莫斯科回国,先后任职东北大学教授、英士大学教授兼文理学院院长,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昆明师范学院教授,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云南省军政委员会文教处处长。1953年任浙江师范学院(现杭州大学前身)、杭州大学(现 浙江大学 )中文系教授、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获国家教委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励。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