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pian

民间艺术

tupian
tupian
tupian

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木版年画通常以头大身宽的人物为主,色彩以红、黄、蓝、绿、紫、淡墨等色为基调进行组合,给人一种对比强烈鲜明、欢乐明快的视觉感受。 2006年5月20日,桃花坞木版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Ⅶ-3。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也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自宋元以来,缂丝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苏州缂丝画也与杭州丝织画、永春纸织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2006年5月,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保护和传承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反映了不同地区、民族的独特风貌和精神内涵;它以其朴实、自然、生动的表现形式,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它可以通过产业化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它可以通过传承和弘扬,让后人了解和认识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

民间艺术展示

tupian
tupian
tupian
tupian
tupian
tupian
tupian
联系电话:18645732115 联系邮箱:267485423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