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因母谢夫人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其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孙武不但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还是当之无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孙武投奔吴国后,与伍子胥共同辅佐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建功立业显名诸侯。 其所著的《孙子兵法》被誉为“智慧之书”“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孙武也被后人推崇为“兵圣”“兵学鼻祖”。 孙武祠,又称孙子祠或沪渎侯祠,坐落于苏州城西虎丘山东山浜内,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由清代经学家、乾隆探花、孙武七十五世孙孙星衍购得一榭园后而建,后于咸丰十年至同治二年(1860~1863年),祠堂毁于战火。 1984年又重建。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号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待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他的花鸟画,其题材和表现技法属于文人写意画的范畴。朱竹、菊花、兰花、水仙和古木竹石为其花鸟画主题。他重视用笔墨表现出花卉的美和特征,技法的变化都与对象特征紧密结合。山水画为其艺术创作的主要方面,传世作品数量最多,风格也多样。代表作有《昭君图》《采桑图》《绝壑鸣琴图》等。
文学书法类的保护和传承意义深远。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无尽的思想和情感。保护和传承它们。能让我们汲取先人的智慧,在文化脉络中找到归属。文学给予我们精神滋养,让我们感悟人生百态;书法则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美感与神韵。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还为文化的延续提供了坚实基础。它们是民族文化符号,传承之可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