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神话内容丰富,形式古朴。广泛流传于侗族民间,在侗族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较著名的神话作品有《嘎茫莽道时嘉(远祖歌)》、
《洪水滔天》、《丈良丈美》、《侗族祖先落寨歌》等。这些神话形象地反映了侗族先民对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万物生成的认识,部分神话作品
讲述了侗民族的形成和历史以及迁徙等。民间传说中,歌颂农民起义领袖的吴勉的传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由于流传时间的久远,这一传说已和原
历史人物的原型相脱离,情节神奇化并和侗族地方风物紧紧联系起来。此类传说还有《姜映芳》、《姜梓林》、《李元华》、
《陆大汉》、《抗刘官》等。
民间故事题材广泛,构成侗
族民间文学的主要部分。反
映妇女命运的“侗家三梅”:
《娘梅》、《刘梅》和《述
梅》,机智人物故事《卜宽》、
《陆本松》、《天神哥》等
以及众多的动物故事,表现
了侗族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
福的美好感情。有些脍炙人
口的叙事长歌和抒情长歌,
属于晚清歌师文学。如贵州
黎平歌师陆大用的《要什么
样的头人》,广西三江歌师
吴朝堂的《秀银与吉妹》,
龙胜歌师知歌的《独郎茶妹
》等。侗族的作家文学兴起
较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有了迅速发展,成长起一批
作家。苗延秀的长诗《大苗
山交响曲》、《元宵夜曲》,
短篇小说集《南下归来》在侗族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外,新成长起来的作家还有滕树嵩、张作为、刘荣敏、谭覃、袁仁琮、黄钟警等。
侗族有 142万余人(1982),主要聚居于贵州、湖南、广西毗邻地区以及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恩施市和宣恩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1958年创制新文字,通用汉文。侗族文学包括侗语民歌、汉语民歌、神话、传说、故事、侗戏等民间文学以及晚清歌师文学和当代作家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