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风光名胜

花山风景名胜区

花山风景名胜区在地域上的分布具有连续性条带状的特点,200里沿江风光带以左江古崖壁画为主体;500里公路沿线山水田园带以穿行于石灰岩峰丛、峰林洼地、河谷之间的风光为内容;100里南疆边关风光带以凭祥友谊关、大新德天大瀑布等景观为重点。明江,发源于十万大山,全长172公里,流到宁明县城,注入左江就不远了。明江之水流出宁明城数里,风光大异,奇峰排列、峭壁临江,一会挡拦弯曲江水的去路,一会弯成90度角,诱导江水向右回流。从珠山到花山,仅有10多公里水程,江水就弯了9道弯。每转一道弯,江水都被峭壁拦截去路,令人感到“山重水复无流处,船到崖壁又一川。”这是明江江水之妙!左江呢?江流的妙处,依然是“弯”,所不同的,左江的水弯多呈“S”形流向,行船徐进,崖壁、山峰连绵不绝。山峰特别有个性,雄浑庄重。也有地壳运动留下的“折叠”状的。明江和左江的江水之妙,崖壁之奇,为世人涂抹上一层神秘色彩。山崖壁画更是千古之谜。

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桂平市区内,以城郊1公里处的西山名胜为主体,包括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太平山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紫荆山壮村瑶寨风情,天南福地洞天罗丛岩及白石洞天、麻垌荔枝之乡和浔州古城风光,北回归线标志等景观景点组成的集锦式大型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岭南佛教丛林圣地。2005年被评为广西“十佳”景区。西山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闻名于世。同时,西山作为佛教圣地和广西佛教协会所在地,也以“佛圣”著称,可称为“五绝”。桂平市历史悠久,在市域内的大湾牛骨坑、白沙罗丛岩、下湾高岭和石碑岭等地,均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贝丘洞穴遗址和旧石器时代打击石器工场遗址,说明至少1万年前,桂平就是人类生息活动的场所。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后,以其地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桂林郡领十二县:布山、安广、河林、广都、中留、桂林、谭中、临尘、定周、领方、增食、雍鸡,其中布山县(县治在今桂平蒙圩一带)和阿林县(县治在今桂平东南一带)的县治所均在今桂平,此为市境内建县之始。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

桂林市漓江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之一 。桂林市漓江景区是广西东北部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主要景点有冠岩、黄布倒影和仙人推磨等自然景观,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2007年,桂林市漓江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灵渠分为南渠和北渠,从猫儿山发源的源头之水流经灵渠被灵渠的天平坝三七分开,七分水通过北渠入湘江主河道,三分水通过南渠入漓江。因为水是在灵渠天平坝相互分离,“相离”与湘漓谐音,往北的得名“湘”叫湘江,往南的得名“漓”叫漓江。桂林市漓江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县猫儿山,地理坐标为25°9'35″N,110°26'18"E。地形地貌桂林市漓江景区区域地形特点是北、东、西部较高,为碎屑岩中低山地貌。北部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最高峰猫儿山,海拔2142米;东部为北东一南西走向的海洋山,主峰宝界岭海拔1936米;西部是南北走向的天平山和驾桥岭,主峰海拔皆在千米以上。景区中部为漓江岩溶谷地,南北长120余公里,东西宽20一60公里,发育有岩溶侵蚀平原,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等地貌类型,是一个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沿漓江分布有一系列的盆地。在溶蚀侵蚀平原和低地上,峭立着众多的石峰并发育有大量的洞穴。从大圩以南的潜经村开始,漓江进入峰丛洼地的峡谷段,深切河谷相对高程达400余米,组成了绵延百里,驰名中外的岩溶山水画廊。 [6]